維生素D,你真的瞭解嗎?

一提起維生素D,我們就會想到它對於鈣代謝和骨骼的重要性。可是近20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維生素D調控系統更原始的作用是調節生殖功能
 
我們的皮膚在接收到陽光的紫外線之後,把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維生素D3在肝臟被轉化為無活性的前荷爾蒙25羥維生素D3 [25(OH)D3]。25(OH)D3在嚴格的內分泌調控下,再被腎臟轉化為有生物活性的激素1,25二羥維生素D3 [1,25(OH)2D3]。
 
因此我們體內前荷爾蒙-25(OH)D3的儲備取決於日照;而日照的多少取決於季節、氣候和緯度。
 
 
為什麼一個調控鈣代謝的激素與季節變化有關係?這是因為季節對於動物的生殖繁衍非常重要。如果在適合生殖的季節懷孕,後代出生時就可能有更豐富的食物來源,同時可以避免一些季節性的流行病和不利的環境條件,這樣後代的存活幾率就會增加。
 
母親在懷孕的過程中,因胎兒骨骼發育,對於鈣的需求大幅增加。由於鈣的代謝與生殖密切相關,我們就不奇怪為什麼維生素D在調節生殖功能的同時,對於鈣的代謝也有調控作用。
 
同樣道理,維生素D與免疫系統的關係也是其對生殖調節作用的延伸。在懷孕的過程中,母體需要允許基因和自己差別很大的胎兒在體內生長10個月。要知道,我們的免疫系統非常敏感,有一點點外來抗原都會被發現並清除。
 
母親和胎兒之所以能夠和平相處,除了有胎盤分開母嬰的血循環,也得益於維生素D對免疫的調節作用。維生素D和其它機制一起抑制特異性的細胞免疫功能,避免母體對胎兒的免疫排斥,同時加強非炎症性的非特異免疫機制來保證母嬰的健康。
 
在物種進化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季節對於人類生殖的重要性越來越細微,乃至經常被人們所忽略,實際上維生素D這個古老的感受自然光和年週期的反應系統仍然對孕育後代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維生素D與生殖功能
 
維生素D的受體(相當於維生素D的信號接收器,或天線)在男性的睪丸、生殖道以及精子中都有較高的表達[1]。精子的維生素D受體表達水平可以預測精子的質量:高表達可通過升高精子內的鈣濃度,提高精子的游動能力。血清25(OH)D的水平也與精子活性相關。血清25(OH)D不足,可降低男性的精子數量、質量、和游動能力[2]
 
在女性生殖系統中,維生素D受體分布於卵巢,子宮內膜和子宮肌層[3]。女性25(OH)D水平低,與諸多不利於生殖的健康問題相關,如低卵巢儲備[4]、輸卵管功能障礙[5]、多囊卵巢[6]、子宮內膜異位[7]、和子宮肌瘤[8]。維生素D的抗增生和抗炎作用可預防和緩解子宮內膜異位[3]
更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在懷孕過程中,與孕酮相互促進,協同合作。在孕酮釋放之後不久,如果受孕成功了,1,25(OH)2D的轉化量升高,幫助子宮內膜為受精卵著床以及整個孕程做準備;同時誘導T淋巴細胞向Th2分化,減弱細胞免疫和炎症,增強抗體免疫功能[9]
 
維生素D並不是越多越好,對於人工授精的研究結果表明,卵泡液中維生素D水平過高會導致胚胎質量下降以及受精率的下降;血清維生素D太高(>125nmol/L)也會導致男性的精子數下降,異常精子數增加[10]
 
因此對於生殖功能的調節,維生素D的水平有一個最佳區間;這可能剛好對應3-4月的動物發情期:寒冬和盛夏都不是最佳的受孕時間。秋季也有一個理想的日照和維生素D窗口,但是多數動物只在春天發情,這說明還有其它機制共同調節生殖過程。
 
維生素D在母嬰健康的多個環節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充足的維生素D可以降低先兆子癇、妊娠糖尿病、早產、剖腹產、習慣性流產以及產後抑鬱的風險;對於後代,健康的維生素D水平可以減少新生兒死亡、低出生體重、呼吸道感染、佝僂症、濕疹、哮喘、免疫低下和兒童自閉症的風險[11][12]。薈萃分析發現,≤2000iu/天的維生素D補劑,可以降低新生兒死亡和低出生體重的幾率[13]
 
維生素D與免疫功能
 
分娩後,母體的細胞免疫不再受抑制,細胞免疫活動忽然增強,這給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一個高發的窗口。這類疾病包括,甲狀腺疾病[14]、系統性紅斑狼瘡[15]、類風濕性關節炎[16]克羅恩氏病[17]等等,這些疾病的風險隨25(OH)D的儲備充足而降低。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自身免疫疾病更多發生於高緯度、陽光不充足的國家[18]
 
 
人體的非特異和特異性免疫細胞都表達維生素D的受體,並且對維生素D的濃度變化作出反應。當維生素D濃度增加,非特異免疫加強,抗菌肽LL-37的表達增加;同時與特異性免疫相關的輔助T細胞Th1和Th17被抑制,與免疫耐受相關的Th2和Treg得到加強[19][20]
 
對於無症狀克羅恩氏症患者,連續3個月每天服用1200-2000iu的維生素D,可顯著緩解腸漏,減少血液炎症因子CRP,降低復發率,同時提高生活質量[21][22]
維生素D也可以減輕另一類腸漏病-過敏的症狀。過敏是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物過度敏感導致的身體不適,嚴重時可能引起休克和死亡。大量研究發現,較高的25(OH)D水平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23]和重度哮喘的風險[24]
 
維生素D對免疫的調節作用還體現在抗癌的方面。生態學研究發現,日照與15種癌症的死亡率負相關[25]。隨機對照研究也證實,維生素D補劑雖然不影響癌症的發病率,但可顯著降低癌症死亡風險[26]
 
 
維生素D與骨骼肌肉
 
大量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的血清25(OH)D水平可以降低骨質酥鬆和骨折的風險
 
澳大利亞對於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25(OH)D血濃度低於32nmol/L的人,比在60~72nmol/L區間的人,骨折風險提高2.5倍[27]。這種趨勢被薈萃研究所證實[28]
 
可是一些薈萃分析發現,服用維生素D補劑與骨折率和摔跤風險無關[29][30]
 
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很多介入研究使用較低(400-800iu/天)的劑量。因為維生素D的吸收與膳食脂肪含量有很大關係,所以人與人之間可能因脂肪攝入的多少,存在較大的吸收率差別。這種差別伴隨較低的服用劑量,或許不足以顯著改變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除此以外,骨折是一個多因素的結果,維生素D以外的因素,也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肌肉細胞也含有維生素D受體,而且受體的數量隨年齡減少[31]。研究發現,老年人的運動功能,隨著維生素D水平的降低而減弱[32]。相反薈萃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D,可以改善老人的步態,縮短測試動作完成的時間[33]
 

對於運動員,薈萃研究發現,維生素D補劑雖然對於整體肌肉力量、爆發力、和上肢力量無影響,但是對下肢力量有改善,尤其對室內訓練的運動員更顯著[34]
 
維生素D的其它功能
 
研究發現,把維生素D水平從54加倍到110nmol/L,全因死亡率下降20%,預期壽命增加兩歲[35]
 
一項定量的薈萃分析發現,對比25(OH)D >75 nmol/L的人群,25(OH)D <22.5 nmol/L的人群,全因死亡率顯著升高,死亡風險增加90%[36]
 
學術界流行的觀念是,維生素D對很多人體系統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但是並非所有想法都會得到科學數據,尤其是介入研究結果的證實。心血管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發表的一項涉及2.6萬人,隨訪5年的隨機對照研究,發現每天補充2000iu的維生素D3,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7]。這一點被同年發表的薈萃分析所證實[38]
 
2017年,一項關於維生素D薈萃分析的系統綜述,整合了35篇薈萃分析的結果,確認了每天補充10~20微克(400~800iu)維生素d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同時,維生素D補劑對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的加重有顯著效果。但是現有證據不能確認維生素D補劑對心血管系統等其它非骨骼、非生殖系統有益處[39]
 
如何補充維生素D?
 
最好的方式是曬太陽。真菌在被紫外線照射後會產生維生素D2,因此食用菌是維生素D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有趣的是,菌菇只有在陰涼潮濕的環境才生長,尤其是陰雨天。在沒有太陽可曬時,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菌菇,作為補充維生素D的一個選項。
 
鑒於很多人沒有機會每天曬太陽,而且氣候不一定允許我們每天曬,同時可靠的含維生素D的真菌來源也不一定隨時存在,為了保持健康的維生素D水平,有時服用補劑是不得已的輔助手段
 
那麼每天要補充多少維生素D才夠呢?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理想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
 
傳統的西非部落人群,著裝較少,多半時間在戶外,同時盡量避免陽光直射,他們的平均血清25(OH)D是115nmol/L[40]
 

 

 
一項針對北歐人的研究發現,在25(OH)D的水平低於75nmol/L時,36%的髂嵴骨樣本表面有未鈣化的缺陷[41]
 
美國老年醫學會建議,可預防骨折的血清25(OH)D濃度為75nmol/L (30ng/ml) 以上[42]。因此,我們需要把目標血清25(OH)D定在至少75nmol/L以上。而當今超過八成普通人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都沒有達到這個數值[43]
 
那麼每天應該補充多少呢?研究發現,連續11周每天1000iu可以使25(OH)D的水平達到75-90nmol/L,不再升高[41];而每天5000iu,可以使70%受試者的25(OH)D的水平,在24周內達到100-150nmol/L[44]。所以對於沒機會曬太陽的普通人來說,每天1000-5000iu是比較理想的區間
因為維生素D的吸收率因脂肪攝入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45]遵循低脂飲食的人可能需要攝入較大劑量才能達到身體需求。

另外一個問題是,維生素D2和D3,哪一個效果更好
 
首先,維生素D2來自真菌;維生素D3一般來自羊毛,如果標識「純素D3」,則來自生物發酵。這兩種不同來源的維生素D在體內遵循同一個活化途徑,最終的活性激素分別為1,25(OH)2D2和1,25(OH)2D3。
 
從臨床效果來看,只要血清濃度達到健康範圍,二者的長期臨床效果沒有差別[41]。但是維生素D2的排出速度比D3快一倍,因此在基礎維生素D水平較低時,D3比D2能更快升高25(OH)D[46]
 
需要強調的是,最天然的方法(曬太陽)是比服用補劑更好、更安全、更全面的補充方法。適度的日曬不僅僅幫助皮膚合成維生素D,也可以生成一氧化氮等有利於健康的活性物質[47]
 
維生素D系統是一個古老的感受季節變化的調節系統,對人體多方面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每天適量的日曬是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於維生素D的單位換算:
血清維生素D:30ng/ml=75nmol/L
維生素D補劑:400iu(國際單位)=10微克
【鄭重提醒】
本公眾號所有文章僅為分享健康理念,請勿因此放棄任何必要的醫療措施。飲食原則是方向性建議,需依自身情況靈活調整。
參考文獻: 
[1] Nat Rev Endocrinol. 2014 Mar;10(3):175-86.  doi: 10.1038/nrendo.2013.262.
[2] Asian J Androl. 2012 Nov;14(6):855-9.  doi: 10.1038/aja.2012.77. 
[3] Int J Mol Sci. 2018 Aug 8;19(8):2320. doi: 10.3390/ijms19082320.
[4] Fertil Steril. 2012 Jul;98(1):228-34.  doi: 10.1016/j.fertnstert.2012.03.029.
[5] Nutrition. 2018 May;49:24-31. doi: 10.1016/j.nut.2017.11.016.
[6] Nutrients. 2015 Jun 8;7(6):4555-77. doi: 10.3390/nu7064555.
[7] Gynecol Endocrinol. 2017 Feb;33(2):164-167. doi:10.1080/09513590.2016.1239254
[8] Epidemiology. 2013 May;24(3):447-53.  doi: 10.1097/EDE.0b013e31828acca0.
[9]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8 Apr;22(8):2502-2512. doi:10.26355/eurrev_201804_14845.
[10]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7 Sep;21(18):4243-4251.
[11]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18 Jan;175:195-199. doi:10.1016/j.jsbmb.2017.01.023.
[12]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8 Mar 24;58(5):755-769. doi:10.1080/10408398.2016.1220915. 
[13] JAMA Pediatr. 2018 Jul 1;172(7):635-645.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8.0302.
[14] Nutrients. 2015 Apr 3;7(4):2485-98. doi: 10.3390/nu7042485.
[15] Autoimmun Rev. 2019 Nov;18(11):102392.  doi: 10.1016/j.autrev.2019.102392.
[16] PLoS One. 2016 Jan 11;11(1):e0146351.  doi: 10.1371/journal.pone.0146351.
[17] 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 2013 Apr 18;4(4):e33.  doi: 10.1038/ctg.2013.1.
[18] Nat Clin Pract Rheumatol. 2009 Feb;5(2):99-105.  doi: 10.1038/ncprheum0989.
[19] Nat Clin Pract Rheumatol. 2008 Aug;4(8):404-12.  doi: 10.1038/ncprheum0855.
[20] PLoS One, 14 (9), e0222313 2019 Sep 24 eCollection 2019
[21]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 2015 Jun;3(3):294-302.  doi: 10.1177/2050640615572176.
[22]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0 Aug;32(3):377-83. doi:10.1111/j.1365-2036.2010.04355.x. 
[23] Int Rev Immunol. 2017 Jan 2;36(1):41-53.  doi: 10.1080/08830185.2016.1272600.
[24] Allergy. 2015 Apr;70(4):339-54. doi: 10.1111/all.12583.
[25] Anticancer Res, 26 (4A),2687-99 Jul-Aug 2006
[26] Ann Oncol. 2019 May 1;30(5):733-743.  doi: 10.1093/annonc/mdz059.
[27] J Bone Miner Res. 2014 Sep;29(9):2024-31.  doi: 10.1002/jbmr.2230.
[28] Osteoporos Int. 2017 May;28(5):1641-1652.  doi: 10.1007/s00198-017-3955-x.
[29] JAMA. 2017 Dec 26;318(24):2466-2482.  doi: 10.1001/jama.2017.19344.
[30]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Nov;6(11):847-858. doi:10.1016/S2213-8587(18)30265-1. 
[31] J Bone Miner Res. 2004 Feb;19(2):265-9.  doi: 10.1359/jbmr.2004.19.2.265.
[32]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7 Jun;92(6):2058-65.  doi: 10.1210/jc.2006-1525.
[33] J Am Geriatr Soc. 2011 Dec;59(12):2291-300.  doi: 10.1111/j.1532-5415.2011.03733.x.
[34] PLoS One. 2019 Apr 30;14(4):e0215826.  doi: 10.1371/journal.pone.0215826.
[35] Eur J Clin Nutr. 2011 Sep;65(9):1016-26.  doi: 10.1038/ejcn.2011.68.
[36] Am J Public Health. 2014 Aug;104(8):e43-50.  doi: 10.2105/AJPH.2014.302034.
[37] N Engl J Med. 2019 Jan 3;380(1):23-32. doi: 10.1056/NEJMoa1811403.
[38] JAMA Cardiol. 2019 Jun 19;4(8):765-775.  doi: 10.1001/jamacardio.2019.1870.
[39]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5 (12), 986-1004  Dec 2017
[40] Br J Nutr. 2012 Nov 14;108(9):1557-61.  doi: 10.1017/S0007114511007161.
[41] J Bone Miner Res. 2010 Feb;25(2):305-12.  doi: 10.1359/jbmr.090728.
[42] J Am Geriatr Soc. 2014 Jan;62(1):147-52.  doi: 10.1111/jgs.12631.
[43]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3 Mar;98(3):973-9. doi:10.1210/jc.2012-2114.
[44] 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 4 (4), e33  2013 Apr 18
[45] Nutrients. 2015 Mar 10;7(3):1688-90.  doi: 10.3390/nu7031688.
[46] J Pharmacokinet Pharmacodyn. 2017 Aug;44(4):375-388.
[47]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18 Jan;175:44-48.  doi: 10.1016/j.jsbmb.2016.09.004.
作者簡介:徐嘉,暢銷書《非藥而愈》作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生理學博士,北京大學生物物理學學士。自2014年起,在全國各地健康巡講一千餘場。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注明出處

Source link

相關文章

幫助您應對2型糖尿病的最佳食物(和飲食)

20世紀60年代初,當醫學研究人員遇到亞利桑那州南部的皮馬部落時,他們對他們糟糕的健康狀況感到震驚。肥胖症十分猖獗,而且接近於 50%的35歲及以上的居民 患有2型糖尿病--到目前為止的世界紀錄。 你可能會想,這裡面一定有一些很糟糕的基因在起作用。 但由於創建美國-墨西哥邊境的地緣政治因素,真正的故事是非常不同的。 在美國測量人員畫出他們的 地圖...

成分智商:小扁豆

如果您手邊總是只有一種豆類干豆,那它就是沒有浸泡,快速煮熟的扁豆。繼續閱讀以找出原因。 什麼是扁豆?它們與Bean有何不同? 小扁豆以及豆類,豌豆和鷹嘴豆都是乾豆類或“豆類”家族的成員。可以在新鮮時購買和準備豆類,豌豆甚至鷹嘴豆,但始終會收穫小扁豆,然後賣幹。 獲取膳食計劃器 有了每週的用餐計劃,Forks Meal Planner可以使全家人都能享受的營養餐變得更加辛苦。 在廚房中,扁豆和乾豆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扁豆在煮熟之前不需要浸泡在水中。他們還用準備一鍋豆子的時間做飯。 我應該為哪種類型使用?...

低脂飲食可預防超重女性胰腺癌

一項低脂飲食可以預防超重或肥胖婦女的胰腺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研究人員比較了48,835名絕經後婦女的癌症發病率,這些婦女被分配為低脂飲食,在該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被限制為每日能量的20%,並且每天增加水果,蔬菜和穀物的攝入量,或者是對照組。干預組的胰腺癌病例少於對照組。作者觀察到BMI較高的干預參與者的癌症風險降低更為明顯。研究人員懷疑增加植物化學物質的攝入,減輕體重以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炎症和免疫力可能是低脂飲食預防作用的機制。 文章來源 Source...

醫生說我活不過3個月,我卻從4年裡走進了整體控癌

4年前,我在新西蘭被確診為胃癌,醫生說活不過三個月。我四處求醫,歷經千辛萬苦,最終認識到對抗性地治療與生活,是消耗。唯有愛和接納才能真的療愈自己。1命運的玩笑時間倒回到2016年4月1日。就在這個上午,我在新西蘭被確診胃癌。當時的感覺好不真實,這個疾病怎麼會找上我?...

生病了總往壞處想,這種情況怎麼辦?

生病了,心裡有很多負面情緒。 碰到事情總是往壞處想,擔心疾病沒有辦法控制,這種情況怎麼辦呢?上週日的控癌讀書會,慈力的心理諮詢師王泓老師細緻解答了這個問題。01為什麼會焦慮?生病後,擔心疾病沒辦法控制,這種焦慮、恐懼、無助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當它出現的時候,都是我們對所面臨事件的真實感受。 我們只有接受這些感受的合理性,才能有能力面對引發情緒的事件。在治療過程當中,我們既擔心某些治療會失敗,又對疾病的治療充滿期待。...

魚油不能預防癌症

在本週發表的系統評價 賈瑪 表明魚油不能預防癌症。該評論分析了38項先前關於魚油對乳腺癌,結腸癌,肺癌,前列腺癌,皮膚癌和其他部位癌症風險影響的研究的結果。個別研究結果各不相同。一些魚油的風險增加,另一些魚油的風險降低,而大多數魚油沒有作用。綜合結果是魚油對癌症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文章來源 Source...

什麼是最好的飲料?

以下是該視頻音頻內容的近似值。要查看Greger博士可能引用的任何圖形,圖表,圖形,圖像和報價,請觀看上面的視頻。 您會在我的視頻和書籍中反复聽到的一個短語是“最佳的證據平衡”。這意味著什麼?當決定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生死攸關的決定時,一項研究的重要性就不那麼重要了,而是整個同行評審科學必須說的是什麼。 個別研究可能導致這樣的標題:“研究發現二手煙與癌症之間沒有聯繫。” 要知道是否有 真 二手煙與肺癌之間的聯繫,最好查看將多個研究匯總在一起的評論或薈萃分析。問題在於,有些評論說一件事–吸取他人的煙草煙霧 是...

星期五的倒敘:為什麼植物性飲食能幫助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影響數以百萬計,其特徵是持續的疼痛和僵硬以及進行性關節破壞-特別是在手和腳上,導致嚴重的畸形。 我們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在一項著名的為期13個月的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性飲食的隨機對照試驗中,患者接受純素飲食三個半月,然後在其餘的研究中改用無蛋的乳酸植物飲食。 與完全不改變飲食的對照組相比,以植物為基礎的組在第一個月內早晨的僵硬度有了顯著改善,從而使他們遭受關節僵硬的小時數減少了一半。 痛苦從十分之五下降到不足十分之三。 殘疾下降;...

什麼是單寧酸?這些被誤解的化合物的好與壞

沒有它,我們就不會有達芬奇的滑翔機和直升機的未來主義圖畫,老普林尼的金屬合金理論,或者過去1500年中印刷的大多數聖經。我在這裡說的是鐵膽墨水,一種深紫黑色或棕黑色的液體顏料,用於在紙張、牛皮紙和帆布上創造永久性的標記。 這種墨水的名字來自於硫酸鐵,它與一種從橡樹的蟲癭中提取的酸混合。雖然科學家們直到19世紀才確定這種化合物是一種被稱為五倍子酸的單寧酸,但人類幾千年來一直知道這種東西的許多強大特性。...

什麼是最好的食物?

以下是該視頻音頻內容的近似值。要查看Greger博士可能引用的任何圖形,圖表,圖形,圖像和報價,請觀看上面的視頻。 不僅僅是查看單個研究或單個研究評論,如果您查看評論評論該怎麼辦?在我的上一個視頻中,我介紹了飲料,其中大部分評論發現了兩種效果:至少可以從茶,咖啡,葡萄酒和牛奶中找到一些好處,但不能從蘇打水等甜味飲料中找到好處。正如我深入探討的那樣,這種方法並不完美。它沒有考慮諸如利益衝突之類的問題,例如研究的行業資助,但可以提供醫學文獻中有趣的鳥瞰圖。數據顯示了哪些食物類別?...

對話徐嘉:素食,持久抗疫的生活方式!

以下文章來源於 智素傳媒 作者 素食飯店聯盟 前言 素食除去營養健康價值的體現外,還在於對人類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如果堅持長期茹素的生活習慣,自然而然就會降低類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的疫情發生。如何讓素食這一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更多地利益社會?為此智素傳媒在線(以下簡稱:智素在線)特邀《非藥而愈》一書作者、徐嘉健康頻道主持、營養學專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生理學博士...

「浪漫甜心」純素·無油·低脂·慕斯旦糕

之前在朋友圈發了一個為女兒做的生日蛋糕,好多友友問:是不是純素?很遺憾那個蛋糕不是素的,而友友們的提問也讓我有了做個純素慕斯旦糕的想法。為了區別動物蛋糕,都用「旦糕來表示哦」考慮了幾天該怎麼替換非素原料,想到以前做過的椰絲小方,有類似於慕斯的口感,結合家裡的現有的烘焙原料,多次實踐調試後,就有了下面的這個配方。相比於純素生食旦糕,這個配方沒有使用椰子油等油脂,堅果用量也很少,更低脂健康些。純素·無油·低脂·慕斯旦糕一、食材「慕斯底」1.亞麻籽 30克2.火麻仁 15克3.核桃仁 15克4.杏仁粉 15克5.椰棗...

成功瘦身40斤的我有話說:你與健康,只有一場21天挑戰的距離

投稿人 / 靜水(娃儿娘) 在生活一地雞毛的時候,好友投來橄欖枝,拽著我參加了一次“21天健康挑戰”,每天參照下圖吃飯,並儘可能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後發朋友圈,再加上日更一篇公眾號文章。 <> 21天挑戰結束後,我還稀里糊塗地接手過帶群的工作。 此後偶爾和家人吃一些油炒素菜,漸漸地,腸胃不再適應之前最愛的“麻辣拌”,吃過後胃裡翻江倒海,我才感受到,自己越來越喜歡食物本來的味道。 於是,自然過渡到了完全無油的低脂純素至今。 不知不覺間,發覺我不僅更美了,而且也更願意寵愛自己。...

香港兒科醫學博士梁淑芳醫生:正確評估孩子生長

【往期閱讀】香港兒科醫學博士梁淑芳醫生:給孩子一個長壽飲食計劃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時,一個生命悄然開始。 01 出生體重   那一天,孩子已從父母選取了其獨特的遺傳因子,包括身材。但是在胎儿期,母親的影響會較大,胎兒生長反映著母親的身材及飲食營養。   產前的超聲波能測出胎兒大小,即使發現比平均胎兒細小,只要屬於正常範圍,就不必擔心,切勿採取過量飲食企圖改變,否則母親可能變成肥胖,甚至患上妊娠糖尿病。...

21天健康挑戰食譜合集 | 6·18來一場和蔬果豆谷的狂歡!

在6·18這個主打促銷全民“買買買”的時間點,不妨讓自己從購物慾中解脫出來,放下期待已久的“低價搶購”、“限時五折”......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從身體到心靈,有沒有因為積攢了太多的東西累得氣喘吁籲?2020年的6·18,在這裡,請來和我們進行一場不一樣的狂歡???21天,辭舊迎新,給身心一個全面大掃除。本次主題【21天健康挑戰】6·18嘉年華 ,挑戰項目“健康生活6+1”! 1. 低脂純素(蔬果豆谷) 2. 低鹽、無糖、避免各種添加劑 3. 早睡早起 4. 運動、曬太陽 5. 每天堅持學習...

到底要不要限鹽?

疫情期間,我們最擔心的是基礎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肥胖等,因為這些慢性病的特徵是基礎性炎症。基礎性炎症加上病原體引起的新炎症,就形成了炎症1+1的情況,使得病情更加難以控制。 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主要是不良飲食帶來的。當代社會的不良飲食有兩大特點:高飽和脂肪、高鹽。 關於飽和脂肪與炎症之間的關係,我們已經分析很多了,在此不重復。今天我們從鹽的攝入與炎症之間的關係講起。 鈉與免疫調節 首先讓我們認識兩種白細胞:單核細胞和T淋巴細胞。...

香港兒科醫學博士梁淑芳醫生:全民應當重新認識健康飲食

【往期閱讀】香港兒科醫學博士梁淑芳醫生:正確評估孩子生長香港兒科醫學博士梁淑芳醫生:給孩子一個長壽飲食計劃  01 香港人飲食現況香港成年人中,一半患超重或肥胖,六成患三高症,九成多的人每日沒有吃到最起碼的5份蔬菜水果。(衛生署發表)哺乳期婦女飲食中含太多動物性食物,太少蔬菜水果,纖維嚴重不足,也缺乏碘和維生素D。(理工大學發表)不難理解,父母錯誤飲食反映到孩子身上,...

美國癌症協會:2020年關於預防癌症的膳食和運動指南

截圖:“美國癌症協會”官網 美國癌症協會發布此膳食和運動指南,作為其對外交流,政策發布,以及社區策略的基礎性文件,最終影響美國人民的膳食和運動方式。 這一指南由全美在癌症研究、癌症預防、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委員會草擬,提供了關於膳食和運動方式與癌症風險之間最新科學依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指南集中於對個人膳食和運動選擇的建議,而個人的選擇受到來自社區背景的阻礙或支持。 因此本協會對社區行為提出了建議,連同對個人選擇的4項推薦,以降低全民癌症風險。...

低脂純素後,我的哮喘不僅非藥而愈,而且更懂得做自己

投稿人 / Gigi Wang 除了基本的瓜果蔬菜,肉蛋奶一直被認為是必須且蛋白質豐富的膳食搭配。 在這種思想觀念灌輸下,我經常有意加強動物性營養,為了避免抗生素激素,吃的還都是有機肉,喝的有機奶。 然而營養是夠了,我卻常年被嚴重的咳嗽折磨。 我出生在福建一個山青水秀的小鎮,父母均是普通職工,他們不富有,但是卻很捨得把錢花在吃上。 記得小時候,我媽花過半個月的工資給我買“石靈“(一種生長在野外石頭中的小青蛙)補一補。...

植物性飲食可逆轉慢性腎髒病

伊馮·施耐德(Yvonne Schneider)分享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她如何通過改變飲食在短時間內逆轉慢性腎臟疾病,治愈痛風和降低血壓。 在2010年,我一直很累。我去看醫生並被接受了高血壓藥物治療,因為正如醫生助手所說,我“正在變老”。我只有55歲,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我認為自己很健康。我沒有吃紅肉;我吃了很多雞肉,火雞,貝類和魚類,以及一些蔬菜和水果(儘管不多)。這個消息是打擊,這是我的第一個處方藥。 貨源又充足了!如何吃植物...

您想要一口氣攪動的11種絕佳素食湯

你喜歡煮湯嗎?如果是這樣,至少根據應該認識的人,您可能是一個天才。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著名的“需求層次”曾經說過:“一流的湯比二流的繪畫更具創造力。”純素食湯變得特別有創意,因為我們進行了實驗,發現瞭如何調換肉湯和奶油的方法,並為我們製作的湯增添了植物性的質地,風味和奶油般的美味。 無論您是純素食主義者,好奇者,還是只是喜歡探索新口味和美食的人,您都可以在純素食湯地中找到很多值得一愛的地方。...

早上多吃些卡路里來減肥

以下是該視頻音頻內容的近似值。要查看Greger博士可能引用的任何圖形,圖表,圖形,圖像和報價,請觀看上面的視頻。 老鼠是夜間活動的動物。他們晚上吃東西,白天睡覺。但是,如果您白天只餵老鼠,那麼它們的體重要比晚上餵同樣數量的卡路里時多。同樣的食物,差不多 量 的食物,但體重結果不同,這表明在“錯誤的”時間進食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過多。在人類中,這大概意味著晚上進食。...

嚴重COVID-19感染的可修改風險因素和合併症

以下是該視頻音頻內容的近似值。 要查看Greger博士可能引用的任何圖形,圖表,圖形,圖像和報價,請觀看上面的視頻。 COVID-19的嚴重程度會根據預先存在的條件而有很大差異。 患有高血壓的人患嚴重病的機率是其他人的兩倍,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患病的機率是嚴重者的三倍。 而且,有兩種情況的人被送入ICU的可能性大約是四倍。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如肺氣腫)的人似乎處於最高風險,嚴重程度為COVID-19的機率是六倍,而進入重症監護室的機率幾乎是十八倍。...

孩子的情緒,你在意嗎?

疫情好轉,開學的學校漸漸增多。意想不到的是,復課後看到了多起學生跳樓身亡的新聞……   疫情在家,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機會增多,原本是難得的相聚時光,卻醞釀了很多的親子矛盾。   不禁想問,孩子的情緒,在意過嗎?自己的情緒,在意過嗎?       1 最初的相遇   當孩子呱呱墜地,第一次抱起他柔軟的身體,第一次握住他軟綿綿的小手,我們當時的內心充滿喜悅,單純地希望這個新生命平安快樂,過此一生。    ...

生活健康,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減輕了122磅

在2016年年度體檢結束時,我的醫生再次嘗試與我討論體重。多年來,我一直在節食,減肥從未持續。他說:“您的膽固醇在上升,血壓處於臨界水平。”我所聽到的只是“邊界線”。我想:“我仍在安全區。” 我吃的大多數東西都是不健康的,而且我從未停止進食。平均每天,我會吃糕點和咖啡作為早餐。午餐總是伴隨著薯條和甜點。即使我吃了沙拉,也比蔬菜多吃很多卡路里。 獲取膳食計劃器 通過每週的用餐計劃,Forks Meal Planner消除了全家人都可以享用的營養餐的辛苦工作。...

星期五的倒敘:動物蛋白與抽煙相比

每10,000人中只有大約1人擁有100歲的生日。他們的秘密是什麼?嗯,在1993年,長壽研究的一個重大突破發表了:一個單一的基因突變使微型round蟲的壽命翻了一番。突變體並沒有死於30天,而是存活了60天或更長時間。在所有生物中,這種壽命的延長是迄今為止最大的。 這種Methuselah蠕蟲的醫學奇蹟相當於產生了一個健康的200歲人類-全部是因為一個突變?那不應該發生我的意思是,大概是衰老是由多個過程,許多基因引起的。僅敲除一個基因就能使壽命翻倍嗎?...

媽媽多吃蔬菜可降低寶寶患糖尿病的風險

在發表於 小兒糖尿病,研究人員發現,懷孕期間食用蔬菜量最少的婦女更有可能患1型糖尿病。 與每天吃蔬菜的婦女相比,那些每週只吃三至五次蔬菜的婦女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71%。 文章來源 Source...

徐嘉博士·直播·健康講座「6月排期」

長按掃碼關注?徐嘉博士公益巡講花絮徐嘉博士公益巡講主辦單位:上海迴向文化發展基金會?線上直播公告?大家可以提前預約直播間,我們也會在當天直播開始前10分鐘為大家推送課程海報,不讓大家錯過超棒的課程哦!直播時間:6月7日(週日) 20:00直播主題:《徐嘉博士:消化道健康I》邀請機構:淨蓮書院長按二維碼進入微課堂:直播時間:6月9日(週二) 20:00直播主題:《徐嘉博士:食品安全Ⅱ》邀請機構:了過酵素農耕長按二維碼進入微課堂:直播時間:6月10日(週三)...

低脂純素後,我的哮喘不僅非藥而愈,而且更懂得做自己

投稿人 / Gigi Wang 除了基本的瓜果蔬菜,肉蛋奶一直被認為是必須且蛋白質豐富的膳食搭配。 在這種思想觀念灌輸下,我經常有意加強動物性營養,為了避免抗生素激素,吃的還都是有機肉,喝的有機奶。 然而營養是夠了,我卻常年被嚴重的咳嗽折磨。 我出生在福建一個山青水秀的小鎮,父母均是普通職工,他們不富有,但是卻很捨得把錢花在吃上。 記得小時候,我媽花過半個月的工資給我買“石靈“(一種生長在野外石頭中的小青蛙)補一補。...

0 Comments

0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