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休閒雨做了一款超簡單又美味的豆糕,大家紛紛問如何製作。



1.把紅小扁豆浸泡約一小時,洗淨後加少許的水和適量的鹽,用大功率料理機攪拌成稀糊,倒入有些深度的盤中。水的多少無需精確,豆糊稀一點稠一點帶來不同的口感。
秋葵用不了幾個,餘下的可以做清蒸秋葵,或直接蒸熟拌醬。
若蒸得久一些,豆糕會更膨脹起來,但也要考量秋葵不要蒸過頭。當然,如果不想要秋葵,省去它,就更自由了。六七歲的時候,我不小心把一盆米飯倒在了地上,被爸媽訓斥了一頓。這應是我人生第一次“悟到一個理”,所以一直記得很清晰。
那時家裡的飯是將米和水放在一個不銹鋼盆裡,在單位食堂的大蒸櫃蒸熟,盆裡會形成一整個結實的飯餅。
吃的時候,爸爸習慣用刀把飯餅切出一個扇形小塊,方便盛出。那天我第一個盛飯,挖走了那塊扇形餅。有些飯粒散落在扇形餅空出的地方,出於一種對完美的追求,我想把那些散落的飯粒都弄到我碗裡,於是端起整個飯盆,反轉過來,期望飯粒會掉落在我的小碗中。結果是,整盆飯掉在了地上。而我,自然被爸媽訓斥了一頓。問題是,如果從邏輯上分析,是找不出任何一個批評我的理由的。反正,不論是哪種情況,都不能構成被批評的理由。而且,批評也不會帶來任何益處。在我當時的認知裡,飯是和飯盆粘在一起,不會掉落的,這是一種直觀的認知。我絕沒有想把大家的午餐都甩地上去的意願。
當然,這次事件讓我有了新的認知:飯與飯盆的粘結力不足以抵抗地心引力。飯整塊掉在地上,把貼地的那部分切去,其他部分還是乾淨可以吃的,沒有人因此餓肚子。倒是我因為被訓斥,一肚子的委屈,賭氣沒有吃午餐就去學校了。
下午哥哥來上學時,給我帶了些蠶豆,說是爸媽讓帶給我的。
顯然,爸媽愛我,捨不得我餓肚子,可是由於看不透一件事背後的真相,在事件發生時自然地生氣動怒,傷害了自己的孩子。我在那麼小的時候就懂得了,人看到的總是表相,而真相往往不同於表相。可是在後面幾十年的人生中,我還是無數次因為表相而生氣,或感到委屈、受傷等等。或許,要做到一個正確的動作,需要反复地經歷、體驗、練習,才能形成習慣,直至變得像呼吸一樣地自然。每一件事物都有無數個面,我們首先看到的永遠只是離自己最近的那一面。就算是同樣的那一面,由於角度、時間、心境等的不同,我們看到的也會是截然不同的樣子。
101道低脂美味食譜《極簡全蔬食》
訂閱新菜譜,長按下圖二維碼

文章來源 Source link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