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轉,開學的學校漸漸增多。意想不到的是,復課後看到了多起學生跳樓身亡的新聞……
時光悄悄走,事情慢慢磨。孩子的養育,從吃喝拉撒為起點,經歷著他的社交、學業、技能、興趣,漸漸磨平了初始的願望,變成彼此間的拉鋸……
現實的裹挾,讓我們都會有些焦慮,對孩子的關注,更多是在成績、技能上,而忘記了關心孩子的內心是快樂,還是焦躁……
事情當下,情緒更重要
只有心情順了,我們才有機會為孩子的內心開路,讓他往開闊的地方去著想、去嘗試,孩子才有可能聽得見後面那些“有道理”的話。
一次次未曾被接納過情緒的孩子們,心裡的孤獨和痛苦會越積越深。
孩子的成長,必經很多事件,若有問題出現,那正是來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孩子的情緒發作時,我們有時會被裹挾著急躁起來,而後習慣性去打壓孩子的情緒。但有時,若能夠靜靜地感受著自己的心情,不被孩子的狀態牽著走,而後會有餘力去疏導孩子的情緒。
其實,孩子也都明白是非對錯,當他們冷靜下來,就會知道如何選擇正確的行為。
只是,情緒衝撞的當下,父母若是和孩子硬碰硬,只會把孩子激得更暴躁、更我行我素。我們更是需要先安定下來,去將心比心,感受孩子的情緒,才有機會讓孩子和我們敞開內心,表達自己。
寬心,正念,好心情
只要做有效的溝通,相親相愛又相殺的模式是可以解開的。將心比心,理解家人的心聲,彼此分擔和扶持,讓心態變寬。
我們都知道,只要孩子能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就能做個真誠坦蕩的人,就有健康幸福的能力。於此,我們何不和孩子一起,去建立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習慣呢?
慈力整體健康中心在服務客戶的時候,深刻體會到:整體的健康,根植於生活。
如果,您已經忘記了快樂起來的習慣,歡迎你來體驗慈力的“大笑療愈課”,只要嘴角上揚笑起來,難過痛苦通通會走開。
願大家平安與快樂,
願人生最親密的情感溫潤彼此。
慈力介紹
0 Comments